​中国不良资产规模5.21万亿元!

作者:盘山集团 日期:2021-10-27

其中,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同比增长62.9%,增速远高于非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


近年来,中国不良资产整体规模大幅增加。普华永道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仍是不良资产的最大供方,不良贷款余额2.70万亿元,占比过半;非银机构不良资产主要来自信托项目、非标债权、P2P网贷和金融租赁款;企业则主要是应收账款和委托贷款。

不良资产市场活跃度继续提升。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继续扩容至58家,总注册资本超过2000亿元,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外资机构继续活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并加强与本土服务商的合作。同时,大量民营非持牌机构与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及服务商等合作,进一步促进不良资产流转。

通过对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三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2020年度情况分析,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三家公司总资产合计3.29万亿,较上年末增加1.3%;资本充足率较年初平均增加1.44个百分点,达到16.56%,全年营业收入2,504亿,同比增加1.6%;净利润275亿,同比增加2.9%。

疫情后部分企业债务困难显现,房地产、信托等资管市场暴雷频发,不同行业、地区及债权关系更加复杂,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带来新发展机遇。基于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面临的挑战与任务,白皮书提出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未来转型的三条赛道: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化解房地产风险、参与个贷不良交易。

在绿色转型变革中,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经营将越来越困难,对上下游企业带来冲击,催生更多不良资产。白皮书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应灵活运用综合金融服务工具箱,发挥重组、重整等资源整合能力,助力企业完成绿色低碳的升级改造、实现转型突破。不良化解方式与历史上传统坏账处置有显著不同,并非简单退出,而是淘汰与升级、退出与重组并存的形式。

地产不良项目的市场供应量也大幅增加。白皮书提出,资产管理公司应对房地产业务“有压有保”。“压”体现在严格控制和有序压降变相融资的房地产影子银行业务;“保”指充分利用困境地产处置经验,积极参与真实困境地产的解围纾困和风险化解,特别是涉及职工利益和民生安定的项目,资产管理公司应当积极探索创新处置方案,帮助维护经济稳定和风险化解。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放开释放新的市场方向,个贷不良有望成为新一轮市场蓝海。为更好地推动个贷不良市场发展,扩宽商业银行处置渠道,助力化解风险,白皮书在推进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完善、加强催收清理能力建设、优化个贷估值模型建设、严格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建议。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合伙人胡静表示:“当前不良市场不断扩容,监管政策导向明确,不良资产管理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化解中的稳定器作用需求越来越强烈,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主业发展的思路愈加清晰,中国不良资产行业未来大有可为。